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国庆小长假,与往年一样的是高速路上继续上演“堵车大集合”,不一样的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堵车大集合”的新亮点——“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来自网友的调侃被送上网络热搜,电动车的“充电焦虑”“续航焦虑”再次成为关注的重点和挥之不去的“忧愁”。

高速电动车充电困难的原因,除了汽车保有量提升而充电桩数量不足的矛盾,最为显著的就是充电慢。如果能提高充电速度,或许能进一步缓解充电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厂商瞄准了充电技术。9月,小鹏汽车发布了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量产的首款车型——小鹏G9,定位“超快充全智能SUV”。800V高压SiC平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如今小鹏G9成为国产汽车中率先落地的厂商,为其在造车新势力的竞赛中带来不少竞争优势。

由于800V高压快充技术缓解了续航短、充电慢等电动汽车的痛点,成为越来越多车企在布局电动化过程中的选择。不过,国内宣布布局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的汽车厂商并不多,天风证券电子团队研究员李泓依认为,第三代半导体没有全面铺开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其生长周期长,制造成本非常高。

但国内研究机构对碳化硅市场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 SiC 器件和SiC模块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10 亿元和24 亿元,预计到2025 年有望达到 62 亿 元和78 亿元, SiC器件将以 58%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将是碳化硅产业落地的重要机遇。

碳化硅市场迎来拐点,国内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

碳化硅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上游衬底,中游外延片和下游器件制造。其中,衬底是碳化硅成本高昂的主要环节。未来碳化硅成本下降主要依托于以下三大方面,一是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二是智能化制造方式提升生产效率,三是不断优化衬底生产技术。天风证券电子团队研究员李泓依认为,在以上三大因素的作用下,碳化硅的成本有望每年实现20%——30% 的价格下滑,预计到2026年会逐渐体现出综合价格优势。

由此推断出碳化硅的五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9 年以前,这是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仅有少量的厂商开启碳化硅研发。2019到2021 年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从2022年开始,碳化硅增长迎来拐点,包括汽车电动化、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建进度、5G技术加速部署、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开始采用碳化硅上车的方案等。从2024年到2026 年,随着碳化硅的价格下降,体现出综合成本优势,会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到2026年以后,成本优势带动个碳化硅产业全面铺开。

在现阶段,碳化硅市场的竞争格局显现出龙头效应。在衬底端,美国科锐公司(Wolfspeed)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加上日本、欧洲等国际企业,合计约占据80%的市场份额。当然,国内厂商也在加快碳化硅衬底的产能扩充,借此搭上产业快车。另外东莞天域等外延片厂商、泰科天润等器件厂商也在相应板块加速布局。

得益于碳化硅的性能优势,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都是主要的细分应用市场。小鹏汽车动力总成中心IPU硬件高级专家陈宏曾指出,相比硅基半导体,碳化硅基的可以降低整5倍以上的能力损耗,提高电机逆变器4%的效率,增加约7%的整车续航里程。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中,碳化硅是可以非常显著地带来能源节约。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一般为230V至450V,统称为400V系统。在快充技术的发展下,高压电气系统提升至550V至930V之间,这个区间统称为800V。从2021年开始,碳化硅相关供应链厂商就开始与汽车厂商达成合作,共同推进800V碳化硅高电压平台的落地。

例如在2020年,吉利发布了支持800V的SEA浩瀚架构。吉利旗下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和芯聚能在2021年成立了芯粤能半导体,未来将采用SiC器件整车电压平台提升至800V。例如,吉利在2021年5月份通过旗下威睿电动汽车与碳化硅企业芯聚能半导体等,合资成立了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未来采用碳化硅器件整车电压平台提升至800V。2021年6月,英飞凌推出电动车逆变器SiC模组,未来将应用于现代汽车下一代800V电动车型中。

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全年的交付量达93.62万辆,其中,特斯拉Model S / X 交付量达 24964 辆,Model 3 / Y 交付量达 911208 辆。这四个版本均采用了碳化硅。业内人士预计,特斯拉在今年的销量会出现翻倍。除此之外,随着现代起亚EV6、小鹏G9等汽车相应的碳化硅上车规划,天风证券研究所预计今年会有200万台汽车会使用到碳化硅。

李泓依认为,随着整个碳化硅产业链下游,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带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短中期都会呈现出需求非常景气的状态。我们认为整个碳化硅的需求端会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也有可能在短期内处在不足的情况。

低损耗、高续航,碳化硅助力800V高压平台优势尽显

为何800V会代替400V成为新的趋势?众所周知,当下新能源汽车有两大焦虑,一是电量焦虑,二是里程焦虑。从技术角度上考虑,为了提升整车的充电功率,就要从电压或者电流入手。如果提升充电电流,就需要更粗重的线束、更多的发热量,并且还会产生更高的热损失。在相同的功率下,如果提升电压,电流就可以降低,相对应电池损耗、线束损耗、充电桩损耗也就会下降,而且设计上更自由。这也是800V电压平台会被考虑的原因。

业内研究机构指出,800V高压平台相较400V系统具有四大优势。一是800V高压平台可以做到更高的充电功率,消除充电慢的焦虑。二是有更加低廉的快充系统成本。三是降低快充损耗,实现充电节能。四是车辆行驶缓解能耗低,这主要是得益于800V高压系统电池、电驱、以及高压部件电流较小,降低了相关损耗;另外,碳化硅技术的应用,让电驱等高压部件的能耗大幅降低。

在应用上,800V高压SiC平台比400V平台在充电时间上又快了多少呢?小鹏汽车表示,现在的量产电动车基本上在400V、250A的水平,充电功率在100kW左右,充电5分钟可增加50至60公里的续航。行业先进的水平大概在250kW左右,基本上能够实现5分钟120-150公里左右的水平。

用了800V高压SiC平台的小鹏G9又能达到什么水平?官方表示,小鹏G9在800V超快充方面分为4C和3C两个车型。其中,4C车型的峰值充电功率可达430kW左右,充电5分钟能够续航200公里,充电10%—80%仅需要15分钟。充电站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截至9月30日,小鹏自营充电站上线1011座,其中自营超充站799座,自营超快充站7座。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有采用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中也有没有采用碳化硅,而是选择IGBT的。例如,保时捷Taycan,还有2019年3月上市的奥迪e-tron的功率模块内置了IGBT芯片,主要由日立AMS为上述两家车企开发的800V系统逆变器,日立AMS改良了整体的绝缘设计,将400V提升至800V。

但是,相对硅基IGBT,碳化硅更加适用于800V高压平台。在物理性质方面,硅基IGBT只能在200℃以下的环境中工作,而碳化硅材料有禁带宽度大、热导率高等性质,其元器件体积更小、频率更高、开关损耗更小,具有耐高温、耐高压的性能优势。同时,碳化硅模块提高逆变器的效率也很明显,ST的数据显示,同样在400V电压平台下,碳化硅能提升 2%至4%的效率;在750V电压平台下,则有3.5%至8%的效率提升。李泓依表示,随着整个开关频率的提高,碳化硅模块跟硅基模块的损耗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在体积方面,相较于硅基材料,碳化硅的散热能力是硅基的三倍。“所以整个碳化硅的使用就可以减少整体的系统体积,进一步去减少系统成本。”李泓依指出。

小结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78万辆,今年以来新增187万辆,接近2020年全年的1.7倍。就在10月1日,仅仅是山东省的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充电电量就达到18.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0.82%,创下历史新高。

未来,随着大众、奔驰、宝马等国外车企,以及小鹏汽车、吉利、埃安等国内车企对800V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布局,800V碳化硅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相应的市场也将快速成长。但是在碳化硅产业全面铺开之前,国庆、春节等小长假的高速路上,电动车车主安心出行,还有不少挑战摆在面前。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