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家“十四五”计划正式公布,特别“点名”碳化硅、氮化镓(看下图),预计第三代半导体有望获得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

除了国家政策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也在积极响应。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16个省市早已投入资源推进第三代半导体。

据“三代半风向”调研团队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2021年,全国公开报道的碳化硅项目合计超过60个,投资金额超过1300多亿元

国内碳化硅半导体项目布局情况(来源:行家说×第三代半导体风向)

2012年,东莞天域半导体、泰科天润和瀚天天成等“先行者”就率先在国内建设碳化硅项目,但直到2018年国内碳化硅晶片才迎来“元年”,随后一发不可收拾。

2019年新增9个项目;2020年碳化硅项目呈现“爆发”态势,康佳、斯达、中科、中电、中航等企业布局了32个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超过560亿元。

今年,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又有大爆发的趋势,1-2月,三安、斯达、泰科天润、中科钢研等企业又有12个碳化硅半导体相关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超过630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产碳化硅有望“换道超车”,但业内人士也非常关心:进口碳化硅产品压倒国货的局面能否扭转?如何避免人才及资金的挤兑性风险?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能否得到缓解?

2个月新增12个项目

合计金额超过630亿元

据“三代半风向”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1月到2021年2月,全国有12个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投产、签约、动工,合计金额超过630亿元,业内人士预估,今年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将会大爆发。

其中,康佳在江西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投资额高达300亿元,三安半导体项目金额为160亿元。

2020年新增1000家企业?

32个碳化硅项目,合计金额超560亿元

2020年是碳化硅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元年,也是产业的爆发之年,有业内人士估算,全国约新增了1000多家相关企业。

而“三代半风向”不完全统计,2020年合计约有32个碳化硅项目,涉及企业包括斯达半导体、露笑科技、康佳、微芯等,投资总额超过563亿元。

其中,山东中鸿新晶、露笑科技和浙江晶越的碳化硅项目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中国电科在山西的项目投资额达到50亿元,南京百识电子的项目投资额为30亿元。

2018-2019:碳化硅元年

14个项目,投资额超50亿元

“2018年是碳化硅晶片的发展元年”,这是当时很多专家的一致看法。得益于高铁、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光伏发电、雷达、大功率服务器、5G通讯的快速发展,碳化硅晶片市场需求“井喷式”增长。

2018年,瞻芯电子、瀚天天成、华天恒芯、芯光润泽、山东天悦都有相关碳化硅项目建设,合计投资金额超过75亿。

2019年,随着应用需求的继续扩大,布局碳化硅半导体的企业逐渐增多,天科合达、中科钢研、芯聚能、泰科天润等超过9个项目开工、投产、落户,已公布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

2012-2017:蓄力期

12个项目,超70亿

2012年,国内较早布局的东莞天域半导体、瀚天天成和泰科天润都已具备碳化硅的生产能力。此后几年,碳化硅半导体项目在缓慢增加,中电、中科成为了主力军,扬杰电子和中车时代也参与其中。

碳化硅“十四五”弯道超车?

产业布局需扭转三大现象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提交了《关于支持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国内制造企业的建议》,希望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上市等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企业。

最近,李彪等代表呼声得到了回应。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碳化硅和氮化镓被列入《前沿科技领域攻关》栏目。

在市场和政策的坚持之下,第三代半导体前景看好。然而,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认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三大现象仍值得注意。

首先,国产第三代半导体收入较少,却汇聚了大量资源,高端产品多为进口;其次,产业链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容易引发人才及资金的挤兑性风险;第三,第三代半导体存在部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需避免产业发展从一拥而上变为一地狼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