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本重点专项按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4个技术方向,共部署35个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4个技术方向已启动15个研究任务的27个项目。2017年,拟在4个技术方向启动15个研究任务的37-74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8.38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面向新一代通用电源的GaN基电力电子关键技术


  1.1用于小型化电源模块的高速GaN基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大尺寸Si衬底上高均匀性GaN外延生长技术;研究Si衬底上GaN基高速开关器件设计与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GaN高速器件动态导通电阻的衰退机制及其控制方法;研究适用于GaN基高速开关器件的驱动与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低寄生参数封装工艺;研究小型化电源模块,应用于通讯设备及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考核指标:6~8英寸Si衬底上GaN基异质结构材料方块电阻<350 Ω/sq,方阻不均匀性<3%;100 V场效应晶体管导通电阻<7 mΩ,动态电阻上升<50%,建立动态导通电阻衰退模型;实现开关频率>1 MHz的无引脚封装;应用于开关频率1 MHz的300 W电源模块,转换效率≥96%;形成6~8英寸GaN基电力电子器件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0篇。

 

  1.2 用于中等功率通用电源的高效率GaN基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Si衬底上高耐压GaN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低动态导通电阻、高稳定性大电流功率开关管和二极管平面器件的设计与产业化制备技术;建立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的可靠性评价体系,研究器件的失效机理与高耐压、高可靠性提升技术;研究高效散热的封装技术;研发高效率电源模块,应用于太阳能逆变器等通用电源。

 

  考核指标:Si衬底上GaN基场效应晶体管击穿电压>1200 V,导通电阻<100 mΩ,反向漏电<10 μA(@600 V);Si衬底上GaN基肖特基二极管击穿电压>1200 V,导通电压<1.8 V(@15 A),反向漏电<10 μA(@600 V);建立器件高压击穿机制和失效模型;实现开关频率300 kHz 的1 kW太阳能发电用逆变器,转换效率≥98%;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0篇。

 

  1.3 GaN基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常关型平面功率器件的设计与制备方法,提高阈值电压和沟道载流子迁移率;研究垂直结构高耐压二极管和功率开关器件;研究新型高耐压提升技术,研究GaN基功率器件的雪崩效应等防止电源失效的开关能量泄放机制;研发适用于高频开关电源的新型电路拓扑结构,实现超小型开关电源。

 

  考核指标:常关型平面功率器件的阈值电压>3 V,耐压>650 V,增强型沟道峰值迁移率>600 cm2/Vs,动态电阻上升<25%;垂直结构二极管耐压>1500 V,开启电压<1.2 V;垂直结构三极管耐压1500 V,开态电流>5 A;在新结构器件上实现稳定雪崩击穿效应;实现开关频率10 MHz、转换效率>80%、输出功率10 W的超小型电源模块;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15篇。

 

2.超高能效半导体光源核心材料、器件及全技术链绿色制造技术


  2.1超高能效半导体光源核心材料及器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发光效率技术瓶颈,建立高效器件模型;研究基于多种新型衬底的高质量氮化物外延技术;研究高内量子效率外延设计与量子限制技术;研究新型p型氮化物掺杂技术与载流子匹配高效发光器件;研究发光器件导波模式与表面出光结构耦合机制、高光提取效率器件工艺;开发高功率密度、高光通输出、热稳定性能优良的新型光源器件;研究新型高效低热阻集成封装技术;实现全组分低维材料可控制备与发光器件。

 

  考核指标:实现超高能效半导体照明核心材料与器件,p型GaN空穴浓度>5×1018 cm-3,氮化物蓝光LED主波长455±5 nm,外量子效率达到80%;实现高效白光器件,白光LED在>5 A/cm2注入电流下发光效率达到280 lm/W;白光LED在100 A/cm2注入电流下发光效率达到160 lm/W;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20篇。

 

  2.2 高效高可靠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大功率LED灯具用高效、高可靠性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灯具系统散热特性和热管理解决方案;研究能够提高灯具系统光效的新型光学材料、结构设计和封装技术;研究高温长寿命LED驱动电源技术。

 

  考核指标:半导体照明灯具发光效率达到160 lm/W,光品质满足国家照明设计标准要求;在55℃下燃点1500小时,灯具光通维持率和中心光强维持率不低于95%;在70℃环境温度下,灯具电源寿命超过3万小时;大功率LED灯具应用数量超过3000盏;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5篇。

 

  2.3半导体照明产品全技术链绿色制造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LED衬底、外延、芯片、封装、模组和灯具全链条各制造环节耗材和耗能减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LED光源及灯具制造的高效自动化节能生产技术;研究LED全链条制造环节消耗品的重复利用及回收技术;研究LED全链条绿色设计方案和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实现LED全生命周期的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及绿色制造。

 

  考核指标:完成2~3套LED照明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和原型产品,比普通LED照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降低15%;建立一套LED全技术链绿色制造的评估方法;开发2项以上LED灯具绿色回收技术,建立2条LED全链条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及回收示范线,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高50%;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5篇。

 

3.新形态多功能智慧照明与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


  3.1 新形态多功能室内智慧照明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

 

  研究内容:研发新形态LED照明光源和灯具及与应用领域相结合的产品和集成技术;研发各类具有智能控制接口和功能的智慧照明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智慧照明需求的传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室内智慧照明及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协议和标准;开发智能控制、传感技术、网络拓扑技术等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出3种以上智慧照明用高集成度、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开发5种以上分别集成互联互通功能的新形态多功能智慧照明产品,光效≥160 lm/W;多功能智慧照明产品内置通信模块,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9.6 kbps,可通过自主通信协议或Zigbee、WiFi、BLE等技术组网,并经由智能网关或Internet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与移动终端的自主组网和通过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制定相关标准2项;实现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领域应用示范(≥200节点)2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20篇。

 

  3.2 室外智慧照明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

 

  研究内容:针对室外智慧照明关键技术瓶颈,引入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开发多功能新形态照明产品,研发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室外智慧型LED照明应用系统;研究高可靠多功能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驱动、通信和环境参数采集的技术集成;研究室外应用环境中规划模式、控制策略、系统联动等系统技术集成,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5种多功能新形态照明产品,光效≥160 lm/W,可接入环境状态传感器;灯具可内置通信模块,并经由智能网关或Internet实现互联互通;道路照明系统通信带宽≥1 Mbps,实现面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集成远程控制与数据传输、智能化场景控制、小型化传感及控制、照明等多功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示范2项;制定相关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5篇。

 

  3.3 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满足高速率可见光通信需求的照明、通信两用高带宽白光LED器件;研发高速可见光通信探测器及可见光接收机等可见光通信专用单片或准单片集成电路;研究针对单颗LED功率不小于1瓦的光源的驱动和高速调制技术,研发白光发射、接收模块及应用系统;研究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系统集成,实现其在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的白光LED器件功率≥1瓦、光效≥100 lm/W时,单波长带宽≥50 MHz;研发的高速可见光通信探测器及专用集成电路支持100 Mbps可见光通信应用需求;研发的白光收发模块在单颗LED功率≥1瓦时,带宽≥160 MHz;研发的白光实时通信系统速率≥480 Mbps,通信距离≥1 m,平均误码率≤10-6;实现可见光通信应用示范1~2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5篇。

 

4.半导体照明与生物作用机理及面向健康医疗和农业的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


  4.1 面向健康照明的光生物机理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半导体照明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机理,开展不同光环境下的视觉功能、光损伤、脑力负荷、视觉效率、认知心理等方面的人因学研究并构建评价模型。研究并建立人体对不同光参数反应的生理病理数据库,进行国际比对。建立针对健康照明的光品质参数体系和视觉光损伤、舒适度等评价方法,开展健康照明的相关标准研制;根据视觉安全、健康舒适度和光品质要求,开发满足健康照明需求的LED照明产品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多种光环境下视觉功能、视觉效率和光损伤的生理病理数据库(包括人眼基础屈光、高阶像差视觉传递函数、闪光融合频率等指标),样本量≥10000人次;开展光参数国际比对实验1次;研制相关标准≥5项;开发2种以上针对不同健康需求的LED照明产品并开展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40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