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氮化镓(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 以其击穿场强高、导通电阻低、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并有望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中,但其高功率密度和高频特性给封装技术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硅基电力电子器件封装中寄生电感参数较大,会引起开关振荡等问题,使 GaN 的优良性能难以充分发挥; 另外,封装的热管理能力决定了功率器件的可靠性,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器件的自热效应,会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芯片烧毁。本文在阐释传统封装技术应用于氮化镓功率电子器件时产生的开关震荡和热管理问题基础上,详细综述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 GaN 封装技术研究进展,包括通过优化控制电路、减小电感 Lg、提高电阻 Rg抑制 dv/dt、在栅电极上加入铁氧体磁环、优化 PCB 布局、提高磁通抵消量等方法解决寄生电感导致的开关振荡、高导热材料金刚石在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器件封装结构改进,以及其他散热技术等。


0 引言

一般禁带宽度大于 2 eV 的半导体称为宽禁带半导体也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 gallium nitride,GaN)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材料特性,如禁带宽度大、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高等。GaN 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以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 为主。由于AlGaN/GaN 异质结界面存在高密度的二维电子气( 2DEG) ,所以 GaN HEMT 具有高电子迁移率、耐高温、耐高压、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质,可以用较少的电能消耗获得更高的运行能力。这些特性使得电力电子系统朝着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前进。

由于器件封装中的引脚及内部走线会引入寄生电感和电容,而氮化镓器件在高压大电流工况下开关过程中的 dv/dt 和 di /dt 极高,导致整个电路对这些寄生参数都极为敏感,甚至 nH 量级的寄生电感都很容易使器件发生高频振荡现象,使功率损耗增加,器件的可靠性降低。基于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封装结构和电路布局以减小寄生参数,尤其是降低寄生电感。Chen 等分析了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振荡种类,并总结了开关振荡的弊端,他认为开关回路的印制电路板( printed-circuit board,PCB) 布局和器件的封装对减小开关振荡至关重要。加入三代半交流群,加vx:tuoke08。Brothers 等研究了布局设计对器件寄生电感大小的影响。首先,横向布局的 GaN 芯片之间功率环路电感不对称,需要设计使用通量相消的路径来实现对称,使功率环路电感最小化。其次,安装带有分布式电容源的直流输入总线可以减小各相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公用电感。Yu 等提出了一种三维集成无线键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引线键合模型,无引线键合具有更低的寄生电感,并成功应用了 Ag-Ag 直接键合的方法,使该技术成为一种先进的倒装芯片互联技术。Lee 等提出采用功率四方扁平无引脚( PQFN) 封装的共源共栅( cascode) 型器件,该器件具有叠模结构、嵌入式外部电容和倒装芯片配置的特点。与使用相同 GaN 和 Si 器件的传统封装器件相比,其硬开关关断中的寄生振铃和软开关过渡中的开关损耗都有效减少。Chen 等提出 QFN-SiP 封装是目前减小寄生电感、实现高频电源设计的最优方案之一。通过将驱动器和 GaN 器件集成在同一个封装中,可以大大降低共源电感和栅极环路电感的影响。同时采用适当的 PCB 协同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寄生电感。虽然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可以提供更高的电流,但严重的电压和电流过冲阻碍了功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使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优势难以发挥。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比 Si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具有更低的阈值电压和更快的开关速度,这对电子封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生电感仍然是目前电力电子器件封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郝跃等对 GaN HEMT 的变温特性作了研究。发现栅极正向漏电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温度的升高提高了载流子翻越势垒的能力,材料方阻随温度上升近似线性的增大,从 20 ℃时的 442 Ω/sq 上升至 200 ℃时的 1 058 Ω/sq。方阻增大是由于升温时晶格振动散射增强,且方阻与 2DEG 密度和迁移率成反比,说明随温度升高会导致 2DEG 退化。HEMT 器件的饱和电流主要受迁移率和 2DEG 密度影响,因此温度升高会导致饱和电流和跨导下降。Egawa 等将 AlGaN/GaN HEMT 器件从 25 ℃升温至 200 ~350 ℃,器件跨导从 146 mS /mm 变为 200 ℃的 81 mS /mm 和 350 ℃下的 62 mS /mm。由此可见,高温会导致器件性能衰退,如何解决热耗散问题对 AlGaN/GaN HEMT 器件的发展尤其重要。陈堂胜等提出随着器件沟道异质结温度显著上升,器件输出功率密度降低,性能迅速恶化。可以说,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 GaN 功率器件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最大瓶颈。受衬底和外延材料本身导热能力所限,封装散热技术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 GaN 器件内部入手提升器件的热传输能力。

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氮化镓功率器件封装产生寄生电感的原因、解决方法及其散热机理和路径,并对高热导率材料金刚石在 GaN HEMT 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寄生电感及开关振荡

Letellier 分析了 HEMT 功率回路的结构,包括电感 Lpcb和电阻 Rpcb及半桥和直流电压源,如图 1 所示。开关电流必须通过外部的铜材料( 印刷电路板轨道或电线) 且开关内部存在寄生电容及封装电感。随着开关频率的增 加,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小,功率密度也会增大,高频情况下,会因上述参数变化引起寄生振铃,导致过电压、过度电磁干扰( EMI) ,甚至设备故障。

1. 1 开关振荡产生的原因

根据 Chen 等 分析,引起开关振荡的主要原因如下:

( 1) 栅源电压的误开启触发振荡。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误开启主要是由高 dv/dt 和 di /dt 引起的,图 2展示了栅极开启和关断误触发的影响。开启时,顶部 Q1 栅源电压在 Q2 开启过程中逐渐增大,由于开关速度快,位移电流通过米勒电容 Cgd1被 dv/dt 诱导流向栅极结点,导致高栅源电压 Vgs1。同时高 di /dt 在共源电感 Ls1上产生负电压,产生误触发; 关断时,Q2关闭过程中,由于高 dv/dt 通过 Cgd2产生电压,其产生的电流通过 LG2产生电压,栅源电压超过阈值导致误导通。

( 2) 源漏极电压持续振荡。由于氮化镓器件没有体二极管,当栅源或栅漏电压大于器件阈值电压时,电子被吸引到 AlGaN/GaN 异质结表面,2DEG 重建,产生反向电流。图 3 为带感应负载的组态电路及其小信号模型,当有源开关 Q2关闭时,负载电感电流 IL从源极流向漏极,可能导致栅漏电压超过阈值电压,此时由于氮化镓器件的寄生参数及反向导电特性,可能会发生持续振荡。当 Q2栅源电压正常时,则只考虑输出电容Coss2,当反馈系统满足巴克豪森稳定性判据时,系统将出现持续振荡。

开关振荡会导致电压电流过冲、击穿、电磁干扰以及额外的功率损耗,所以抑制开关振荡是提升器件性能的必要措施。

1. 2 抑制开关振荡的方法

栅极上的电压振荡主要由寄生电感引起,所以降低寄生电感是抑制振荡的主要方法。

Liu 提出了一种 PQFN PLUS 和 GaN HEMT 垂直低压 Si 功率 MOSFET 的叠模封装,如图4 ( a) 、( b)为常规的 TO-220 和 PQFN 封装,( c) 、( d) 为新型封装。如图 4( a) 中 TO-220 封装存在三种共源电感 Lint1、Lint3和 LS,PQFN 贴片封装的形式由于开尔文连接提供了单独的驱动回路,消除了 LS只能影响到 Si MOSFET,对 GaN HEMT 的影响有限。文中设计的 PQFN PLUS 主要区别在于重新定向了键合线 Lint2,这样 Lint3被排除在 HEMT 驱动回路之外,同时通过开尔文连接也被排除在 MOSFET 驱动回路之外,不再是共源电感。如图 4( d) 所示,文中所设计的 stack-die 封装中,将 MOSFET 的漏极直接安装在 HEMT 的源极顶部,使用这种叠层封装进一步消除了 Lint1。所以采用这种 stack-die 叠层封装可以消除所有共源电感,对 HEMT 的封装起到了优化作用。对比 PQFN 封装,降低了硬开关的开关损耗,提升了开关速度,开关关闭时寄生振铃减小。

上述方法虽能有效降低共源电感,但叠层封装增大了封装体的厚度,相对来说体积更大,封装难度更高。

Wang 等列举了三种常规解决开关振荡的方法,除了如上所述的减小共源电感外,还提到了增加栅极电阻来抑制振荡。如图 5 所示,驱动电压为 60 V,栅极电阻分别为 0 Ω、0. 5 Ω、1 Ω 和 4. 7 Ω。随着栅极电阻的增大,振荡频率也逐渐减小。在漏源极之间并联一个 SiC 二极管,二极管的结电容导致 Cds增加,从而达到抑制开关振荡的效果。然而实验结果表明,振荡不会在开始时就迅速衰减,这是由于二极管本身也会增加寄生电感,如图 6 所示。

在栅极上增加无源器件铁氧体磁珠也可以达到抑制振荡的效果。铁氧体磁珠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两者都与频率相关。高频时呈阻性,所以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提供较高阻抗,从而提高调频滤波的效果。磁珠与电感的区别主要在 于: 电感是将电能转换为磁 能,表 现 为 噪 声 或EMI; 磁珠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不会对电路造成二次干扰。

Wang 等展示了 transphorms 公司的 cascode 型GaN HEMT,包含一个低压常关型的 Si FET 和一个高压常开型的 GaN HEMT,结 构 如 图 7 所 示。在 低 侧MOSFET 上采用不同电阻值的铁氧体磁珠 ( 80 Ω、120 Ω和 430 Ω) 进行比较,开关波形如图 8 所示。

由图中结果可以看出阻值较大的磁珠有助于降低峰值电压,但会导致更长的开关时间。高频情况下,一般使用 120 Ω 左右的磁珠即可。

PCB 板上的铜线会产生阻抗、寄生电感,这就意味着会产生功耗和热量。

R = ρL /S ( 1)

式中: R 为铜线产生的阻抗; ρ 为铜的电阻率; L 为铜线长度; S 为铜线截面积。

可以通过控制走线的长度、厚度和宽度来降低阻抗,如栅极环路及高频环路应做到尽可能小,增大共源极减小漏极寄生电感以降低开关的电压电流应力,同时减小共源极增大漏极寄生电感以降低开关损耗。

对于 PCB 布局,需要特别注意减小两个突出的回路电感: 栅回路电感和功率回路电感。栅回路电感会损害栅控安全,降低开关速度; 功率回路电感会增加晶体管漏源极电压的过射电压,影响工作可靠性,并导致额外的开关损耗。优化后的 PCB 布局可使功率回路电感最小化,提高器件工作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功率回路布局以减小寄生电感,布局可分为两类: 横向结构和垂直结构。

横向结构采用一个导电层,功率回路与导电层平行,如图 9( a) 所示。通过增加屏蔽层,可以减小功率回路的电感,因为屏蔽层中的涡流降低了磁通密度,如图 9( b) 所示。垂直结构中采用两个导电层,功率回路垂直于导电层。垂直结构有两种常用结构,图 9( c) 所示为一种垂直结构,其一侧为开关器件,另一侧为电容器。另一种垂直结构在同一侧有开关器件和输入电容,该垂直结构采用内导电层,减小了功率回路的面积,减小了功率回路的电感,如图 9( d) 所示。

Sun 等对 HEMT 内部结构作了分析,HEMT 内部寄生电感模型如图 10 所示。图中 Q1 和 Q2 分别为高侧 GaN HEMT 和低侧 GaN HEMT 的等效电路。GaN HEMT 内部的寄生电容是开关工作时功率损耗的主要来源,其中输入电容( Ciss = CGS + CGD) 导致栅极损耗,输出电容( Coss = CGD + CDS ) 导致开关损耗。对如图 11所示的三种结构( ( a) 、( b) 、( c) ) 设计进行了双脉冲测试,发现纵向与混合设计比横向设计寄生电感降低 70%以上,但纵向设计受板厚和散热片放置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小结构的设计,如图 11( d) 所示。

横纵向结构与混合结构寄生参数如表 1 所示,纵向结构的功率回路电感比横向结构低 23. 4% ,验证了导通回路设计和去耦电容布置的重要性。在混合结构中,通过磁抵消进一步减小了功率回路的电感。最小布局的功率回路电感最小,因为其导通回路最短,仅为 2. 32 nH。该布局也可以很好地处理散热问题,计算得到异质结到环境之间的热阻为 29. 6 K/W。

Abdullah 等提出一种直接驱动系统,简化了电路设计,减少了外部元件的数量,并且具有较小的栅极回路寄生参数。同时研究了改进开关瞬态特性的 PCB 布局优化方法,他指出: 为了实现高性能和平滑的瞬态切换,在芯片周围放置的无源元件必须优化,内部驱动电路运行所需的组件很少,重要的是要减少在器件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引起电流振荡的共源路径。图 12 为改进前后的 PCB 布局。图中 GND 引脚由内部连接到源极,之间的 Cneg是必要的,因为此路径上的共源路径若忽视,则会引起栅极处的强烈振荡。可以从外部将其分离,以避免电流耦合,如图 12( b) 所示。对比降低共源电感前后的开关振荡波形( 见图 12( c) ) ,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优化。通过更优化的多层 PCB 板设计可以进一步改进。

Nexperia提出一种新型引脚分布的封装形式。在直插式( TO-247) 封装中,漏极是栅极和功率回路的共同节点,为了使两个回路的耦合最小化,将原有的 G-D-S 引脚布局改为 G-S-D 引脚布局,如图 13 所示。

根据 GaN System 应用手册,当两个相邻的导体靠近而电流方向相反时,两股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就会相互抵消,这种磁通抵消效应可以降低寄生电感。因此 PCB 布局时,使高频电流在相邻的两个 PCB 层上以相反的方向流动,可以减小寄生效应,如图 14 所示。

Yang 等提出了一种环路结构,设计环路结构时使每一层回路的电流方向都被设计成彼此相反的方向,以最大限度提高磁通抵消的效果。在相同面积下,采用所提出的垂直晶面环路结构,功率回路电感和栅回路电感比单回路电感减少 50% 。减小了寄生电感引起的振铃以及电压和电流的升降时间,还降低了开关损耗。

综上所述,GaN HEMT 功率器件的高频特性,使 dv/dt 和 di /dt 所导致的开关振荡更加严重,主要原因取决于芯片内部及封装体产生的寄生电感。通过优化控制电路、减小 Lg电感( 振荡诱发的主要因素) 、提高 Rg抑制 dv/dt( 需要在抑制和开关速度之间折衷) 、在栅电极上加入铁氧体磁环、优化 PCB 布局、提高磁通抵消量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开关振荡,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2 金刚石材料在功率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

所有电力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时都会产生大量热量,更快的开关频率和更高的电流密度意味着更大量的热循环。芯片异质结结温升高,会降低漏极电流,影响器件性能。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由于器件运行产生的自热效应,通道温度会比环境温度高出几百度。自热效应会导致器件性能恶化甚至烧毁金属线,是降低器件寿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 15 所示,图中对比了硅、碳化硅及氮化镓的材料性能。可以看出,氮化镓相对于碳化硅最大的缺点是热传导能力不足。

Harris 等分析了 GaN HEMT 瞬态升温曲线的测量结果,揭示了 HEMT 垂直方向的散热路径,并证明此路径由芯片连接材料及封装体本身为主导。因此需要更多区别于传统封装的手段来满足高频功率器件。基于此,产生了许多高温连接技术,如银烧结技术及许多新型的封装结构。

2. 1 金刚石基 HEMT

一种高导热、电绝缘的衬底是氮化镓高功率晶体管的理想衬底,如图 16 所示为几种衬底材料的热导率。由图可知,金刚石单晶的热导率最高,相比之下传统的 Si 或 SiC 衬底作为热沉衬底,虽能起到散热的作用,但两者的热导率( Si 衬底热导率 191 W/( m·K) ,SiC 热导率 490 W/( m·K) ) 较低,散热效果欠佳。通过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得到的多晶金刚石热导率可达 1 500 W/( m·K) ,是 SiC 的 3倍之多,并且绝缘性能较好,因此使用金刚石作为衬底可以有效解决 HEMT 的散热问题。

HEMT 主要的热源在 2DEG 层产生,热点在栅极靠近漏极一侧,所以金刚石层越靠近有源区沟道层,散热效果越好,如图 17 所示为 HEMT 热点位置及散热路径。

Chu 等采用 ANSYS 进行有限元建模,比较了 GaN-on-Diamond 和行业内标准 GaN-on-SiC 的热性能,结果如图 18 所示,在 3 倍的功耗下,新型 GaN-on-Diamond 器件的最大结温为 244 ℃,相比 GaN-on-SiC 器件降低了 16 ℃。

目前金刚石与 GaN HEMT 集成用于解决器件散热的研究中,较多的技术是将制备完成的 GaN HEMT 从原有衬底上剥离下来,转移键合到金刚石衬底上。转移键合的方法与直接金刚石生长技术相比,在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Chu 等将 GaN HEMT 从主体 SiC 衬底上剥离下来,然后通过低温键合工艺( 小于 150 ℃ ) 将其转移到多晶 CVD 金刚石衬底上,步骤如图 19 所示,得到的 GaN-on-Diamond HEMT 在 10 GHz( CW) 下,直流电流密度为 1. 0 A/mm,跨导为 330 mS /mm,射频输出功率密度为6. 0 W/mm。通过有限元热模型分析表明,与传统的 GaN-on-SiC 器件相比,其单位面积功率提高了 3 倍。

2015 年 Chao 等将峰值跨导提高到 390 mS /mm,最大漏极电流密度为 1. 2 A/mm。10 GHz( CW) 下射频输出功率密度为 11 W/mm,相比 SiC 衬底,功率密度提高了 3. 6 倍。2017 年 Liu 等实现了 3 英寸( 1 英寸 = 2. 54 cm) 的 GaN-on-Diamond HEMT,通过刻蚀 SiC 衬底转移键合,成品率超过 80% ,转移过程中观察到应变松弛现象,但并没有降低 2DEG 的密度,在功效( PAE) 为 50. 5% 的 10 GHz 条件下 GaN-on-Diamond HEMT 的最大电流密度为 1 005 mA/mm,功率密度为 5. 5 W/mm,异质结到封装体表面的热电阻降低了20% ,峰值温度从 241 ℃降至 191 ℃。2018 年 Gerrer 等利用范德瓦耳斯力键合氮化镓和金刚石,使两个表面紧密接触,再进一步退火使两个表面结合更加紧密。2018 年 Mu 等首次采用改性表面活化键合( SAB) 的方法,实现了氮化镓和金刚石的室温键合。并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STEM) 和 X 射线谱( EDX) 分析了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界面结合均匀,无纳米空洞。2020 年 Motala 等提出了使用二维氮化硼释放层,通过范德瓦耳斯力和聚合物黏合剂中间层,将 AlGaN/GaN HEMT 向任意基底转移。转移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器件退化,相比于 Si 衬底,转移到 SiC 衬底上器件温度显著降低。降低聚合物黏合剂的厚度,器件在 600 mW 工况下,运行过程达到了与生长晶圆相当的峰值温度,表明优化聚合物层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性能。该技术为金刚石基 HEMT 的转移键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2 多晶金刚石外延技术进展

键合技术虽然较为简单成熟,但受限于多晶金刚石加工难度大、粗糙度大的问题,并且直接键合难以实现,目前大多是采用键合层的方法键合,但键合层的热阻也较大。因此,直接在 GaN 基半导体上外延多晶金刚石也是解决半导体材料散热的方法之一。

目前,人工合成金刚石技术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高温高压(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HPHT)法,另一类是 CVD 法。如图 20 所示为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PCVD) 装置简图,MPCVD 法是利用微波将气体分解,在合适温度的基片上沉积金刚石膜,其无阴极放电的特点避免了热丝、电极等对金刚石膜的污染,同时等离子体相对稳定,因此 MPCVD 法可以制备优质的金刚石膜。目前该方法是制备高品质金刚石膜的最有效方法。

直接在 GaN 上生长金刚石的问题在于: CVD 金刚石工艺条件下 GaN 不够稳定,导致 GaN 薄膜被刻蚀。虽然 GaN 本身的熔点为 2 500 ℃左右,但 MPCVD 是利用 CH4 /H2气体混合物高温高压下形成等离子体来沉积金刚石,GaN 与氢等离子体在 800 ℃条件下就会发生反应,GaN 固体本身也同时会发生分解现象。反应方程式如下:

Tiwari 等研究了微波氢等离子体对 GaN 的刻蚀,SEM 照片表明刻蚀坑呈六角形,平均尺寸大于 200 nm,AFM 照片表明刻蚀大小和深度会随时间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为此,Mccauley 等和 Petherbridge 等分别提出用 Ar/CH4和 CO2 /CH4促进金刚石低温沉积。

May 等提出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来抑制上述可逆反应,然而导致了金刚石膜质量低、多孔、附着性差等问题。Yamada 等研究了氮原子的引入与衬底温度的耦合效应,研究表明氮元素浓度不是导致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即使在氮元素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金刚石拉曼光谱的半峰全宽也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衬底温度的控制更加关键。国内目前已实现在 50. 8 mm( 2 英寸) 硅基氮化镓异质结半导体材料上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淀积 100 nm 厚度的氮化硅材料作为过渡层和保护层,有效调控了材料应力,保护氮化镓基材料在多晶外延过程中不被氢等离子体刻蚀。然后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氮化硅层上方实现多晶金刚石材料的外延生长,生长速度可以达到 150 μm /h,实现了( 001) 面和( 111)面原子级平整表面的单晶金刚石的沉积。林晨等在 Si 衬底上用 MPCVD 方法在多组条件下生长出不同样品并对其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如表 2 所示。从表征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 A ~ E 组样品连续成膜面积逐渐增大,但薄膜中存在较多孔隙,说明表面预处理工艺的均匀性仍需优化改进; 随着碳源气体浓度的增加和 H2比例的减少,样品生长速率逐渐增加,其中 E 组样品生长速率最高,约为 0. 75 μm /h。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